首页 历史 民间谚语故事大全

劳动间隙把草割,不愁攒个大草垛

民间谚语故事大全 东风入律 1932 2025-03-15 23:08

  在一个名叫青山村的地方,村子四面环山,山上树木郁郁葱葱,山下则是一片片肥沃的田野,村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辛勤劳作,靠着土地过活,过着简单却又充实的日子。

   村里有个叫刘老汉的人,他为人勤劳善良,一辈子都与土地为伴,那双手布满了老茧,每一道纹路里似乎都刻满了他劳作的故事。刘老汉种着好几亩地,地里的庄稼在他的精心照料下,总是长得格外好,村里的人都很佩服他,也时常向他请教种地的门道。

   这一年的夏天,天气格外炎热,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,仿佛要把世间的一切都烤焦了似的。村里的庄稼在这样的高温下,依旧倔强地生长着,不过,田间地头的杂草也跟着疯长起来,那长势,都快把庄稼给淹没了。

   村里的人们看着那一片片的杂草,心里都犯起了愁,这杂草要是不除啊,可会跟庄稼争抢养分和水分,到时候收成肯定受影响。于是,大家纷纷扛起锄头,拿着镰刀,往自家田里走去,准备和这些杂草大战一场。

   刘老汉也不例外,他戴着顶破旧的草帽,扛着那把磨得锃亮的镰刀,慢悠悠地往自家田里去。到了田里,看着那密密麻麻的杂草,刘老汉却没有丝毫抱怨,只是挽起了裤腿,弯下腰,就开始动手除草了。

   和刘老汉家田地挨着的是年轻小伙儿柱子家的地,柱子是个急性子,看着这满田的杂草,心里那叫一个烦躁,一边胡乱地割着草,一边嘟囔着:“哎呀,这草怎么长得这么快呀,割都割不完,真烦死了。”

   刘老汉听到柱子的抱怨,直起腰来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,笑着说:“柱子啊,除草这事儿可不能心急,得慢慢来,而且咱平日里劳动间隙的时候,顺手把草割一割,慢慢就能把草都处理干净了,不愁攒个大草垛呀。”

   柱子一听,停下手里的动作,一脸疑惑地问:“刘大爷,您这话怎么说呀?劳动间隙那点时间能割多少草呀,还不愁攒个大草垛,我可不信呢。”

   刘老汉看着柱子那副不相信的模样,笑了笑,把镰刀往地上一插,坐在田埂上,开始讲起了一个久远的故事。

   “在很久很久以前啊,咱们村子还不叫青山村呢,那时候叫石头村,村里的人们也和现在一样,靠着种地为生。村里有两个人,一个叫勤生,一个叫懒福。这勤生啊,就和他的名字一样,为人特别勤快,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,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,从没有喊过一声累。而懒福呢,人倒是挺机灵的,就是太懒了,总是想着能少干点活就少干点活,能偷懒就偷懒。”

   “有一年啊,也是到了夏天,这田间的杂草长得那叫一个旺盛,和现在咱们看到的差不多。勤生看着自家田里的杂草,心里想着得赶紧除掉,不然庄稼可就遭殃了。于是,他每天早早地来到田里,除了干那些该干的农活,像给庄稼浇水、施肥、除草啥的,在劳动间隙,哪怕只有一会儿工夫,他也不闲着,看到哪儿有杂草冒头了,就顺手拿起镰刀割一割,或者用锄头锄一锄,把割下来的草就堆放在田边的角落里。”

   “刚开始的时候呀,那堆起来的草也没多少,看着就是小小的一堆,可勤生不在乎,依旧每天坚持这么做。有时候,他在给庄稼拔拔草、松松土的间隙,顺手割下几把杂草,就像这是劳作中的一种小插曲一样,不知不觉,那田边角落里的草就越来越多了。”

   “而懒福呢,看着田里的杂草,也是头疼得很,可他就是不愿意动手,总想着等哪天有空了,一次性把草都除掉。就这样,日子一天天过去,懒福还是没动手除草,那杂草都快把他家的庄稼给淹没了。”

   “到了后面,天气渐渐转凉了,庄稼也开始慢慢成熟了,这时候,勤生家田边角落里堆着的草啊,已经攒成了一个大大的草垛。那草垛可壮观了,又高又圆,就像一座小山似的。村里的人看到了,都很惊讶,问勤生是怎么做到的。勤生就笑着说:‘我就是平日里劳动间隙的时候,顺手把草割一割,积少成多,这不就攒下这么大一个草垛了嘛。’”

   “这草垛用处可大了去了,到了冬天,天气寒冷,勤生就把这草垛里的草拿出来,给自家的牲口当饲料,牲口吃得饱饱的,长得可壮实了,干活也更有力气了。而且啊,家里做饭的时候,还能用这些干草当柴火,省了不少去山上砍柴的力气呢。”

   “再看懒福家,因为之前一直没除草,庄稼收成特别差,地里的草到最后也没除掉,全都干枯在那里,一点用处都没有,还影响了来年种地呢。懒福这才后悔不已,知道自己不该偷懒,应该像勤生那样,平日里就一点一点把草处理了。”

   “从那以后啊,咱们村子里的人就都知道了这个道理,劳动间隙把草割,不愁攒个大草垛,大家也都学着勤生的样子,在干活的时候,只要有空就顺手除除草,慢慢积攒,这草垛就有了,用处可多着呢。”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