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大早,晨曦初露,金色的阳光洒满皇宫的琉璃瓦,折射出耀眼的光芒。
晁雄征早早起身,洗漱完毕,便陪同晁盖前往皇宫。
父子二人并肩而行,晁盖步履稳健,龙袍加身,威严自生。
晁雄征则一身轻便的常服,英姿勃发,眉宇间透着一股锐气。
一路之上,宫女太监纷纷躬身行礼,口称“皇上万岁,太子殿下千岁”。
晁盖微微颔首,示意免礼。
晁雄征则面带微笑,不时与身边的侍卫低声交谈几句。
到了御书房,晁盖批阅奏折,处理政务。
晁雄征则在一旁静静地翻阅兵书,不时抬头看一眼晁盖,眼中满是敬佩。
日上三竿,晁盖处理完政务,伸了个懒腰,对晁雄征道:“走,陪朕去军营犒赏武松他们。”
“儿臣遵旨。”晁雄征放下兵书,恭敬地说道。
父子二人来到军营,只见旌旗招展,军容整肃。
武松一身戎装,率领众将士早已列队等候。
见到晁盖和晁雄征到来,众将士齐声高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!”声震云霄,气势如虹。
晁盖面露笑容,抬手示意免礼,朗声道:“众将士平身!朕今日前来,特意犒赏尔等,以彰显尔等守土卫国之功!”
御林军抬上来一箱箱金银珠宝,绸缎布匹,还有香气扑鼻的烤全羊和美酒。
将士们看着这些赏赐,个个喜笑颜开,兴奋不已。
犒赏完毕,晁盖对武松说道:“武松,你练兵有方,朕心甚慰。朕和太子想去看看新兵的训练情况,你带路吧。”
“臣遵旨!”武松抱拳领命,在前引路。
一行人来到新兵训练场,只见数千名新兵正在操练。
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,手持长枪,喊着响亮的口号,迈着整齐的步伐,一招一式,有板有眼。
虽然还是新兵,但已经颇具军人风范。
晁盖和晁雄征站在高台上,仔细观察着新兵的训练。
晁盖频频点头,显然对新兵的表现很满意。
晁雄征则目光锐利,仔细观察着每一个新兵的动作,仿佛要将他们的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里。
空气中弥漫着汗水的味道,夹杂着兵器碰撞的声音,气氛严肃而认真。
“这批新兵,是从哪里招募来的?”晁盖忽然问道,语气低沉而有力。
武松连忙回答:“回禀皇上,这批新兵的来历颇有说法。其中……” 他顿了顿,似乎欲言又止。
武松沉声说道:“回禀皇上,这批新兵,大半来自东京周边各州县,总计三千余人。按太子殿下制定的新兵制,皆是自愿从军,服役三年,期满可选择留任或返乡。太子殿下还亲自制定了行军要求,细致到扎营、行军速度、辎重分配等等,臣等皆叹服不已。”
晁盖微微点头,目光落在晁雄征身上,眼中满是赞许。
晁雄征神色平静,拱手道:“父皇,儿臣以为,将东京新兵统一操练成正军,好处甚多。一来,可迅速提高战斗力,打造一支精锐之师;二来,也能保证皇室对正军的绝对控制,避免尾大不掉之患。”
武松、王进等将领纷纷点头称是。
王进上前一步,抱拳道:“皇上,臣斗胆举荐一位新兵百夫长,此人名叫岳飞,武艺超群,兵法娴熟,实乃难得的将才!”
晁盖闻言,心中一动,问道:“哦?竟有如此人才?他在何处?”
王进指着正在操练新兵的一名年轻将领,说道:“皇上请看,那身穿黑色铠甲,手持长枪之人,便是岳飞。”
晁盖和晁雄征顺着王进手指的方向看去,只见那名年轻将领身姿挺拔,目光如炬,指挥若定,颇有大将之风。
他手中长枪挥舞得虎虎生风,一招一式,干净利落,周围的新兵在他的带领下,操练得也格外卖力。
晁雄征他略一沉吟,对晁盖说道:“父皇,儿臣听闻岳飞的师傅周侗乃是一位世外高人,武功盖世,兵法精妙。儿臣想请周侗前来,为我朝训练精锐之师,不知父皇意下如何?”
晁盖沉吟片刻,说道:“周侗此人,朕也略有耳闻。只是如今他云游四方,不知所踪,恐怕不易寻到。”
这时,岳飞操练完毕,来到众人面前,躬身行礼道:“末将岳飞,参见皇上,参见太子殿下!”
晁雄征正欲开口询问周侗的下落,却被晁盖拦住。
晁盖淡淡地说道:“今日朕只是来犒赏将士,不便单独召见新兵。你且退下吧。”
岳飞虽然心中疑惑,但也不敢多问,只得再次行礼,然后转身离去。
晁雄征望着岳飞远去的背影,眉头微皱,心中暗道:父皇为何不见岳飞?
难道……
武松的话音刚落,训练场上便响起一片嘈杂之声。
新兵们交头接耳,窃窃私语,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之色。
显然,他们对太子殿下制定的新兵制和行军要求都充满了向往。
晁盖环顾四周,看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,心中甚是欣慰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