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言情 古今,我靠网购辅佐探花郎成宰相

第44章 特产

  分守道衙署门口路上不断有树叶飘下,地面铺满落叶,上午的阳光透过树枝间隙,映出两个转过照壁的身影,上官槟快走几步,迎向等待的王巡按。

   “上官大人!”

   “王大人客气了,在下表字子繁。”

   两人互相见过礼进了堂屋,又谦让一番,最后还是王巡按在上首落座,等上了茶后,王巡按客气的开口,“听闻子繁八岁知文史,十岁能属文,十五岁通六经,真乃天纵之才。”

   上官槟连忙谦虚几句,那王巡按又道,“老夫近日在县里多次听人提起,子繁在洪水之后采用明矾净水,还用消毒药剂喷洒街巷,得以控制疫病,不知可有其事。”

   上官槟点头,“确有其事,因家中祖传做药材生意,家中收藏的古籍里提过明矾净水一事,不过此种水亦有些毒性,不易长久饮用。还有祖上传下的一坛药剂,配置后可杀灭部分外邪,阻止痢疾之症,可惜配方失传,用完也就没有了。”

   王巡按对偏方失传不是很相信,想必是他家有祖传秘方不能公之于众,但他的重点关注还是明矾净水一事,“那明矾净水一事,老夫也让人试过一次,果然有效,不知子繁有无着述将之传播。”

   上官槟听了一愣,他倒是没有往这方面想,主要还是最近太忙了,“在下近期事务繁杂,确实许久未曾动笔,不过这明矾净水之法如今全县都已知晓,想必州府这边也都传开了。”

   王巡按轻轻摇头,“此地虽乃南北通衢之地,日后或能传至其他地方,但这配置之法也有讲究,不若将之编写成书,流传或许更广。不瞒上官大人,在下粗通医术,略有心得亦要编写成册,可供同道之人指正,子繁不若效仿一二。”

   上官槟发觉自己确实可以做这件事,当下朝王巡按拱手,“多谢王大人提点,不瞒大人,在下亲身经历洪水,也有些防病心得,待梳理一二记录下来还请王大人指点。”

   王巡按微微颔首,“如此最好,本官也着有一本医书,也请上官大人评鉴。”说完取过四册书籍递给上官槟,上官槟接过一看,上书《济阴指规》,知道是本关于女科的医书,自家怕是用不上,但还是郑重道谢后接过。

   随后王巡按又问起退烧药和止泻药的事情,上官槟也推脱是从南洋这里传来的,“这药据闻乃是欧罗巴某小国所产,流传到南洋也不多,被某商人试用过后觉得有奇效,据说当场全部包下,在下也是机缘巧合之下全部买了,家中只剩不到百粒,在下可匀些给王大人备用。”

   王巡按有些失望,“如此说来岂非用完即无。”

   上官槟点点头,“不瞒大人,此药怕是难得再见,不过这退热药丸乃治标不治本,单凭此药治病怕是难有长效。那止泻的药丸倒是标本兼治,乃是从黄连中用秘法炮制而成。”

   这也是上官槟从白芷儿这里打听到的,当时他也很想知道可否告知配方,但白芷儿告诉他这两种药主要依靠的是制备的工艺高超,需要强大的所谓产业链支持,无论如何也是难以企及的。

   王家浒听了后也释然了,“原来如此,难怪这止泻的药唤作黄连蜜丸,原来也是清热燥湿,行气止痛之药。退热若是仅治标不治本,那短时或许有效,总不是治病之法。”

   随后又想起上官槟说的欧罗巴小国,“这欧罗巴不就是那佛郎机人吗?”

   上官槟也就在白芷儿这里听了一耳朵,倒没有细问过,老老实实回答,“在下亦是不知。”

   王巡按捋须思索,“那佛郎机人本官倒是见过一个,红毛绿眼,乃是西方坐船而来,听闻海上需漂泊数年方到达我大闵,如今在濠镜据说有不少,想不到彼辈能做出此等奇药。”

   上官槟有点担心王巡按再聊这个药的事情,就叉开话题,“王大人从府城过来,不知有无听闻一种唤作甘薯的粮食?”

   王巡按果然跟着转了思路,“倒是听闻过此物,好像也是从南洋传来,有个县里听闻已经有人栽种,怎么,子繁也想种吗?”

   “不瞒大人,在下上次去府城拜访师友,听府城的教授所说,他有亲友已是得了这种秧苗,就与同窗和本县的向中弗老先生一起购置了一些,前几日刚下种的,如今都已成活。”

   “哦,此物真能在沙土地里成活?”

   ......

   向家城郊一处田产,一堆人围着一排绿色的秧苗指指点点,上官槟站在外围,薛立轩依在一株桑树边百无聊赖,用下巴点着人群中唾沫横飞的向中弗,“说得如此起劲,倒似他自己亲手种过一般。”

   上官槟忍不住低头轻笑,“你怎不上去,你家也种了这甘薯。”

   “我才不去,要不是让我送甘薯,我才不来。”

   这王巡按和汪县令是一起来看甘薯栽种情况的,因为向中弗的庄子距离县城最近,这才来了这里。

   两人顺着田垄挨着查看一遍,确认过这批甘薯苗确实在沙质土壤里成功种植,并且长势良好。再听说种植下去大约四、五个月能收获,算算明年开春就能收获一批种苗。

  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