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言情 穿越70年代独生女下乡后赢麻了

第75章 摘果子

  ";赵叔,您快来看!";荞麦站在山坡上向赵根生招手,";这片山楂树,果子都熟透了。";

   赵根生走过来,看着枝头一串串红艳艳的山楂,眼睛都亮了:";还真不少呢!";

   ";这才哪到哪。咱村三面环山,山上的野果树多得数不清,";荞麦指着远处,";那边还有一大片桃树,再往上还有李子树。每年都烂在地里太可惜了。";

   ";你说送去做罐头?";赵根生摘了颗山楂尝尝,";是酸了点,不过做罐头应该挺合适。";

   ";我已经打听过了,县里食品厂正缺原料呢。咱们这些虽然吃着不太好,但做罐头正合适。";

   ";那得找多少人去摘呀?";赵根生盘算着。

   ";村里正没啥活干,大伙儿都闲着。";荞麦说,";到时候按各家送的斤数记账,多劳多得呗。就是老根叔你们村委得白跑腿了。";

   赵根生先去找了公社领导,很快就和食品厂谈妥了。村里负责提供水果,食品厂负责加工成罐头。

   “我这就去通知大伙儿开会。";赵根生从食品厂回来就着急往村部跑。

   下午,槐树下围满了人。赵根生把想法说出来,村民们热烈讨论起来。

   ";这山上的果子酸得很,以前摘回来也就晒干吃。";刘大娘说。

   ";做罐头多好,还能挣钱。";李婶附和。

   ";我算算啊,";张大娘掰着指头,";我家能出三个人,一天得摘不少。";

   ";我家也去!";

   ";我也去!";

   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,大伙儿的干劲越来越高。第二天天不亮,村民们就扛着竹篮上山了。

   ";大伙儿分开摘,";赵根生安排,";刘家去那片桃树,李家去李子树,张家去山楂树...";

   小孩子们也来帮忙。荞麦给他们发了小竹篮:";你们负责捡地上的,掉下来的果子也要。";

   山上到处是欢声笑语。妇女们一边摘果子一边聊天,小孩子们追着跑来跑去。就连懒散的张老三都来了,一脸兴奋地说:";今儿个我一定要多摘点!";

   ";你都摘到哪儿了?";李婶问。

   ";都快摘到山顶了,";张老三得意地说,";那边果子可不少。";

   荞麦在山上转了一圈,满意地笑了。这些废弃的果树,终于派上用场了。

   ";荞麦,快看我摘的!";李大娘提着满满的竹篮跑过来,满头大汗却笑得很开心,";这水蜜桃都是挑最好的。";

   荞麦蹲下仔细检查:";这桃子不错,颜色好,大小匀称。李大娘有经验。";

   ";那当然,";李大娘得意地说,";我年轻时就摘过果子,手艺还在呢。";

   赵根生拿着本子走过来:";李大娘今天送来35斤桃子,我都记上了。";他转头对荞麦说,";今天收得挺多,光桃子就有800多斤。";

   正说着,山上传来歌声。几个年轻媳妇正在采果子,边摘边唱着山歌:

   ";山上桃李满枝头,家家户户都来摘...";

   孩子们也都来帮忙。大宝站在一棵李子树下大声喊:";娘,这树上的李子好多啊,我都摘不完!";

   张大妮一边采摘一边提醒:";慢点摘,小心别把果子摔坏了。李子熟透了最容易碰伤。";

   ";我知道,";大宝小心翼翼地把李子放进小篮子,";我轻轻的。";

   每天傍晚,食品厂的大卡车来收果子。看着自家的果子被装上车,村民们更有干劲了。

   ";荞麦!";赵根生兴奋地跑来,";食品厂说这批罐头卖得特别好。他们要多少收多少,就怕咱们供应不上。";

   村委会的屋子里人头攒动,欢声笑语不断。王嫂子数着手里的钱,笑得眼睛都眯起来了:";老根叔,给我算算,我家这水果卖了多少钱?";

   赵根生推了推眼镜,认真地看着账本:";让我算算...你家桃子120斤,山楂80斤,李子90斤...一共是八十二块五毛。";

   ";比种地挣得都多!";王嫂子小心地把钱折好放进衣兜,";以前那些果子烂在山上多可惜。";

   李大娘一家人齐上阵,赚得最多。她乐呵呵地说:";俺们家十口人都上山了。那几天我家老头子嗓子都喊哑了,在山上招呼孩子们摘果子。";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