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三国:我,真皇叔,三兴大汉

第167章 皇甫义真之死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

  “祭文传天下。”

  刘牧将毛笔置于笔架之上。

  “王太子。”

  “传摄政之州?”

  刘洪捧着祭文,整个人都在发颤。

  祭文所写,与世人熟知的刘宏不同,宪宗为中兴未竟,孝烈为中上谥,尤为大逆,恐天下皆惊。

  “你说呢?”

  刘牧斜睨道:“大汉有十三州,便传十三州,有多少服从的邦野,就传多少服从的邦野;遣使告知,各州郡州牧,刺史,太守,各邦野之主,入洛阳吊唁先帝,证孤登基祭天,凡不至者,皆为不臣,王师必伐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刘洪捧着祭文匆匆离去。

  这一日,《王太子牧祭宪宗孝烈帝文》,传遍陈县四城。

  陈王刘宠拟王诏,陈国三十县挂满白绫,为宪宗孝烈帝大祭致哀。

  洛阳消息风传。

  仅半个月时间,各州皆知王太子继承大统。

  司隶。

  京兆尹,长安。

  曾经的骠骑将军府,如今的王太子府。

  一个锦衣染血,身上中箭矢数支的少年郎踉跄坠马,眼中充塞着恨意,擂动府门前的大鼓。

  “咚,咚,咚。”

  厚重的大鼓被擂响,震的整个府宅回响。

  “何事?”

  仅几个呼吸,一列甲士匆匆出府。

  为首之人连忙扶起少年郎,急忙问道:“某乃监州尉驻长安监郡令使王雄,你是皇甫义真之子,皇甫坚寿?”

  “反了。”

  “三辅士族反了。”

  “军中炸营,家父阵亡。”

  皇甫坚寿攥着王雄的衣襟,怒目道:“扶风射氏,联合汉阳王国,汉中太守张修,抢夺萧关,大散关,家父与族兄皇甫郦在军中被射援所杀,某还闻商南有变,快传王太子。”

  “射援?”

  “不是你姐婿吗?”

  王雄头皮发麻,连忙下令道:“先快马走洛南回传陈国,另遣人查商南是否有变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监州尉卒转身离去。

  “为他治伤。”

  王雄将皇甫坚寿交给一个监州尉卒。

  长安之变。

  来的猝不及防。

  连监州令使王雄都难以相信。

  孙坚被调离,皇甫嵩往镇三辅,就是为了压制士族。

  没想到,皇甫嵩自己挑选的贤婿,竟然亲手了结皇甫一族,还敢配合益州汉中太守,抢夺两关,天下真的乱了。

  “萧关。”

  “大散关,商南。”

  王雄匆匆行至府中侧堂,在舆图上勾勒出兵变之处,果决道:“持监郡令,上禀司隶监州,请调河东段煨渡河入潼关,一旦潼关有失,三辅不可破,我们与凉州的联络就彻底被切断了。”

  “监郡。”

  监州尉卒劝谏道:“调兵需要请示镇国府!”

  “不必。”

  “军情紧急。”

  王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,冷声道:“三辅兵变,事关王太子大事,若是出了什么差错,某王雄以项上人头为你们脱罪。”

  “同罪何须脱。”

  监州尉卒肃然转身离去。

  “小五。”

  “责令府中之人匿于民舍。”

  王雄脱下麒麟服,转身道:“京兆尹所有监州尉卒静默,暗中查察兵变之事,等候某唤醒。”

  “诺。”

  名为小五的尉卒应声离开。

  与此同时。

  冀州。

  州治,魏郡。

  刺史府中,陶谦脸色难看无比。

  许攸负手立于堂下,身后刺史府文武,甲士军卒剑戟森森。

  “许子远。”

  陶谦瞪着眼怒喝道:“帝崩,洛阳尚未有人主继位,便领人围困刺史府,难道你想犯上作乱不成?”

  “陶恭祖。”

  “丹阳人,荆扬之士。”

  许攸走上高台,俯身淡笑道:“袁氏与尔等的盟约还在,某不想杀你,但你要让位给袁本初,冀州各郡都是袁氏的门生,你的刺史府文武亦如此,识趣一点吧。”

  “呵。”

  “哈哈。”

  陶谦气急怒笑道:“你莫要忘了,汝南袁氏被禁锢,没有人可以为官,某让了又如何,难道袁本初还能登上刺史之位?”

  “不。”

  “你错了。”

  许攸转身看向堂下,漠然道:“冀州的士族勋贵,共举袁本初为冀州牧,某等只是换了一个州牧!”

  “州牧?”

  “非刘姓的州牧吗?”

  陶谦起身怒问道:“你以为王太子会在乎冀州的士族勋贵?”

  “不重要。”

  “重要的是袁本初来了。”

  许攸沉声道:“先帝有子嗣,妄图兄终弟及,造成宫室操戈,双后殒命,可见天不授大汉国祚,冀州只是择取自己的雄主。”

  “你。”

  “你们?”

  陶谦悚然的看向堂下。

  许攸抬手指去,淡淡道:“河间张颌,凉州麹义,安平颜良,文丑,东莱高览,魏郡审正南,南阳逢元图,清河朱灵,潘凤………这些人都是袁氏的人,你孤身而来,现在依旧是孤身!”

  “咕嘟。”

  陶谦咽了口唾沫,眼中满是惊悚。

  他引以为傲的文武,竟然都是袁氏的人。

  原来,并不是他名望厚重,虎躯一震便有各地文武能人来投。

  “莫要忘了。”

  “换地而治,换的是徐州。”

  许攸目光锐利道:“笮融坏了大事,使曹阿瞒为徐州刺史,是你们自己的损失,袁氏只是拿回属于他们的东西。”

  “你们要反。”

  “还是光明正大的反?”

  陶谦难以置信道:“你莫要忘记,大汉养士四百年,莫要忘记王太子即将临朝称帝,难道不怕他杀的冀州人头滚滚吗?”

  “够了。”

  “不是我们不臣服。”

  “是刘牧,是刘宏,他们不给活路。”

  “王太子牧祭宪宗孝烈帝文,你没有看过吗?”

  “大汉镇国府你不知道?还是陈国的政令你不懂?”

  “宪宗,中兴未竟;孝烈,中上谥;祭文满篇尽皆数落士卿为佞臣。”

  “窦姓擅权,陈蕃秉政,官宦奴颜,蔽士掩卒,他要为刘宏立圣名,妄图将一个昏君塑造成圣贤,才能抹除兄终弟及的法统不正。”

  “陶恭祖,王侯将相宁有种乎!”

  “这天下十三州,要反的何止是一个袁氏。”

  “前汉的中山王侯后裔,刘悝,刘蒜的族人都要反了。”

  “你可能还不知,天子与士族博弈,在州郡调兵遣将,以宗室之人竖旗聚士族,就是为了要让王太子扫平天下。”

  “洛阳的北宫兵事,只是一个开始。”

  “刘牧想要称帝可以,可他手中不是完整的大汉。”

  “一介武夫,妄图以军功中兴,不知恩赐士族,他焉能知道若无士族治民,大汉两百年前就亡了。”

  “若无士族,黄巾之乱就灭朝了。”

  “此位,你让也罢,不让也罢。”

  “冀州姓袁,没有人可以夺走,更没有人能坐稳。”

  许攸拂袖指着陶谦,目光锐利道:“今日给你一个选择,明日袁本初便至,你还不让位,身死族灭。”

  “你们疯了。”

  陶谦踉跄跌坐在地上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0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04.cc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