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99章 帮新政府放贷?
许元胜看向赵婉儿,才想到她不再是过去那个怯弱的女孩了,现在也是京城乃至整个大胜首屈一指的成衣店的老板之一,更拥有了自己的纺纱厂和十多个织布坊等等。
在制衣这一块上,她们已经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。
“你说说看。”许元胜认真道。
“其实我们最初的时候,也是寻思着找个人合伙去做,但有些不信任外人,当时压力还是蛮大的。”
“现在很多小作坊都面临这个情况,哪怕政府愿意借贷给他们,他们也不敢要,一是怕亏了,二是怕压力太大。”
“大部分人对于借贷还是持保守态度的,借贷的银子总是要还的,特别还是借政府的。”
“若是我们民国政府能起到中间人的作用,让几个人或是更多的人合伙去做,民间很多人是不缺银子的,并不需要政府出银子。”
“若是往大了说,让一些没有技术,家底又不富足,但又想多一点营生的人,也能投入一些银子出去,每个月都能随着作坊或是工厂盈利,分到一些,那肯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投入的。”
“其实我们面向民众的成衣店,更多的还是普通人来买的。”
“我发现他们虽然不算富足,但家家都有余银,只是少了渠道让银子生银子。”
“毕竟现在私人钱庄已经被取缔了,民国政府的,他们也没有办法掺和。”
“这个……不知道,我说的有没有用。”
赵婉儿鼓起勇气说完后,才是不好意思的看向许元胜。
“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。”
“看来最近忙糊涂了。”
许元胜喃喃,即然步入了工业发展阶段,股份制怎么就没有想到的,以及依民国政府的名义,向公众发放各类国债。
如此也能做到民众和新政府休戚与共,即能让民间经济活跃,也能缓解财政压力。
是双赢的事。
想到这里,许元胜抬起头来招了招手。
赵婉儿不解的走过去。
“你帮了我大忙。”许元胜上前抱住了赵婉儿的纤细腰身,大白天的,一下子把赵婉儿搞个脸都红了。
这个时候院门咯吱一声,就看到方柔,赵梅和王灵儿突然回来了,看到院子里的这一幕。
她们刚刚还嬉笑聊天,也戛然而止。
“老爷,你回来了。”赵梅急忙上前打招呼。
“都说过了,不要叫老爷了。”许元胜坦然的放开赵婉儿,后者嘟囔了一句,说先去厨房了。
“我叫习惯了。”赵梅尴尬一笑,却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。
“梅姐,你应该叫领袖。”方柔一脸认真道。
“是,是,领袖。”赵梅急忙改口。
“行了,在家里没有那么多规矩,不过到了外面,还是要注意称呼的,实在不知道叫什么,那就叫先生吧。”许元胜摆了摆手。
想到家里的女人。
其实大胜改革的时候,有想过推行一夫一妻。
不过最后想想,还是算了。
现在正是促进生育的阶段,民众刚刚开化,地方上竟还有官府送亲以及生了女子提前溺死的旧时代现象,真是推行一夫一妻制,会有不少女子不知道去处了。
在家里吃过饭后。
下午的时候,许元胜就去了政务处。
把入股办厂和发放国债的事,进行了一番解释。
“这个国债,相当于政府向民众借银子,会不会有损政府威严?”万树森犹豫了一下。
“老师,威严是建立在能给民众带来幸福感上。”
“只要有利于民众,有利于大胜,真是损了点面子,又有什么。”
“何况有借有还,大家休戚与共。”
“不强求,不摊派,随自愿。”
许元胜呵呵一笑。
“领袖说的没有错。”
“当年大胜时,我就提过朝廷户部没有银子,可以向富户进行借,却遭到了满朝的抵触,就连当年的皇上……,哎,不说也罢。”
“真心为民,何必顾忌那么多。”
“毕竟现在倡导人人平等,都是为大胜办差事。”
唐晏廷沉吟道。
“那就暂时搞个试点,我看就在京城吧。”
“放开且倡导入股办厂,成立专门的机构,进行担保和保护入股人员的权益,先从工厂试点,再推进到底层更多的作坊,继而让更多的家庭作坊,蜕变成一个个工厂。”
“关于国债,先拿出一千万两银子的份额,有财政方面专门成立一个部门,专门督办此事。”
许元胜沉声道。
“搞个试点,我支持。”万树森也最后点头,小范围也安全一些。
“这个事,我会盯着。”唐晏廷点了点头。
“那就这么办。”
“此次我巡视了十三行省,发现绝大多数区域还是能稳步推进大胜民国之改革,积极拥护改革,但部分偏远地区,还是有不少地方根本不知道大胜已经进入民国,已经革新了。”
“这些地方多集中在道路不通的偏远地方。”
“地方官也没有真正的尽职。”
“现在底层的官员,在富足的地方还会想办法做点实事,但到了偏僻穷困的地方,没有油水了,他们也懒得动了。”
“这个现象有必要动一动,官员体系是否健康和发展,关系着政府政策的推进。”
许元胜说到这里的时候,不由的脸色一沉。
“积重难返,大胜太大了,官员习性养成了,离京城近点他们还能有所收敛。”
“一旦远了,毕竟当初皇权不下县一说,根深蒂固了。”
“他们也认为现在的民国政府,也不会理会他们。”
万树森沉声道。
“官员轮调和升迁制度,必须尽快落实下来。”唐晏廷沉吟道。
“这只是一方面。”
“必须要让大胜官场,有一个共识,但凡要往上走的更高更远,必须有个前提,就是曾下到最底层去真正的体验民众疾苦。”
“我看这一次的科举,优秀的,找他们谈谈话,若是愿意下调到地方,未来就重点培养。”
“选择放弃的,外地的就直接打回原籍为官,就让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努力为大胜建设吧。”
“京城本地的就直接放到一个闲置的部门,看他们未来的表现,再做考量,也不能一棍子打死。”
“从今日起,科举中榜就能一步登天,在京城任职,未来平步青云的京官时代,可以暂时结束了。”
许元胜沉声道。
至于暂时,那是因为现在读书人还很少。
只能暂时通过科考选举。
等未来读书人多了,科举也就没必要存在了,到时候各个区域的官场,会自行招生。
连委任官员的权利,都进一步下放。
到时候谁能上,谁能下,全拼自己本事,而不是一场考试,就能决定未来前途了。
“这个模式,可以试一试,想升官,就让他们好好为民众服务。”
“不过要有个章程,叫什么名字比较好?”
唐晏廷说道。
“愿意主动去底层任职的,就叫中央选调生。”
“告诉他们,认真干,未来政府不会埋没他们的。”
许元胜沉声道。
万树森和唐晏廷点了点头。
他们两个都快跟不上许元胜的思维了,如果说过去还是一步步来,现在几乎是一天一个新的政策。
隔日大胜政务处立即颁布政令。
鼓励入股办厂以及发放国债,仅限于京城试点。
这一举动立即在京城内引起了巨大的动静。
“政府向个人借银子?”
“会不会到时候不还了?我们总不能去找政府要银子吧?”
“是啊,还没有听说过政府向个人借银子这么一说?”
“会不会现在政府缺银子了,那怎么成?连政府都没有银子了,我们大胜是不是要完了?”
一些胆小的民众纷纷不解。
不过更多的人则是瞬时间涌入了刚刚成立的两个部门。
一些想要入股工厂的民众,起初是担心银子给了,不安全,现在有民国政府专门有部门进行担保,他们也不怕了。
纷纷开始主动找到一些快濒临垮了的工厂主,纷纷愿意投银子。
这让那些工厂主兴奋的合不拢嘴,不过也没有什么银子都要,按照政府颁布的条款,盈利是要分匀的,除非个人愿意退出,要一直给下去。
他只要了自己需要的。
纷纷在这些人的簇拥下,赶紧去政府刚刚成立的一个叫商务司的地方,进行登记。
在发放国债的地方,是一个叫国债司。
场地还是不小的,足有上千个平方,毕竟是对民众开放接纳认领国债的。
“大人,会不会没有人过来?”
“这可怎么办?这次政务处是要认领一千万两银子啊。”
“就是我等砸锅卖铁,也凑不足啊。”
“是啊,是啊。”
“这可怎么办?”
一个个官员担心道。
“都慌什么,政务处即然要做这件事,肯定是有把握的。”
“你们都安排好下面的人,都给我热情点,客气点。”
“送上银子的,都是国家未来的债主,是第一批信任我们民国政府的人。”
“都给我笑脸相迎。”
“另外安排兵士把周边一些蝇营狗苟的小偷小摸的,都给我赶走,警告他们若是敢在这里偷,老子不会饶了他们。”
居中站着的中年男子沉声道。
他正是民国政府有户部更改为财政部,其中的一个官员,名字叫张友德。
他平常因为刚正不阿,遭受不少排挤,这次派他来,也有弃子的意思。
“是!”众官员纷纷领命。
就在这个时候,刚刚出去的一个官员突然急匆匆的跑了过来。
“做什么?成何体统。”张友德脸一沉。
“禀告张大人,外面,外面,外面来了好多人。”
“密密麻麻的,看不到边啊。”
那个官员赶紧说道。
“赶紧,赶紧把所有大门都打开。”
“派人维持秩序。”
“不要让任何一个人给踩着,伤着了。”
“立即让办事人员都开始动起来,把所有刚刚印制的国债券,统统的从后面仓库拿出来。”
“你们,跟我去迎接。”
张友德急忙下达命令后,就带着人赶紧往外去。
不过这个时候,从外面赶来的民众们好似看不到他们一样,纷纷的冲了进去,每个人有拿着银子的,也有攥着银票的。
直接朝着柜台处,冲了过去。
“柜台太高。”
“快,快,立即下面给我垫高。”
“下次必须给我改成,齐平的。”
“不能让我们的民众垫着脚还看不到里面的人,也不能让我们的民众弯着腰办事。”
张友德丝毫没有因为民众看不到他而生气,现在满脸的兴奋。
“是!”众官员纷纷领命,心都放下来了。
看到这么多人过来,一千万两国债的认领,肯定没有问题了。
他们能来这里办差,也是各部边缘性的人物,现在突然天降福运,办好这个政务处亲自督办的差事。
从今日起,国债司在京城肯定风光无限了,说不定他们也能进最高领袖的目光里。
只是首次试点开放一个白天。
等到了傍晚时。
汇总的消息就送到了政务处。
许元胜,唐晏廷和万树森都在的。
许元胜还算沉得住气,反倒是万树森和唐晏廷都有些焦急和不安了,可别打脸了。
很快两个官员飞奔而来。
正是国债司的张友德,以及商务司的陈辉红。
两人本能的要下跪。
“站着说话。”唐晏廷哼了一声。
“是,是。”张友德和陈辉红这才反应过来,现在是新时代了。
“一个个说,今日情况如何?”唐晏廷说道。
“禀告最高领袖,副领袖,万大人。”
“我是商务司主官陈辉红,原商业部五品书记官,今日我们商务司总共接办了一共两千三百二十七份入股申请。”
“所开设工厂,涉及各行各业。”
“经过计算,这两千三百二十七家工厂,总共接到入股金额达九百八十二万四千三百二十两。”
商路司陈辉红恭敬道。
“禀告最高领袖,副领袖,万大人,我是国债司主官张友德,原财政部五品散官。”
“国债司今日接政务部命令,面向京城民众开放一千万两国债的认领,从开门到认领结束,只用了三个时辰。”
“实在是场地太小,办事人员太少且不够熟练。”
“若是足够大的场地和足够多的熟练的办事人员,一千万两国债券认领,定然在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全部被认领。”
“等国债券份额认领完之后。”
“还有将近八成的民众没有轮到,他们都希望政务处能够开放更多的额度。”
“我估计……估计。”
张友德眸光内压抑不住的兴奋。
“估计多少?”唐晏廷也不由的一急。
“按照现在的势头,依京城民众之富裕,至少需要两亿两银子的国债额度,才勉强足够。”
“另外!”
“我隐约听说,很多京城百姓,大有想从外地借银子购买国债的打算。”
“我估计明日很可能京城之外的人,得到消息,也会很快赶来,借京城民众之手购买国债。”
“若是政务处不加以限制,那两亿两也远远不够。”
“至少开放五到八亿两国债额度。”
“咱们的民众经过休养生息,是很富足,更是相信政府,而且我们政府给予的利息,是很高的,很受欢迎。”
张友德一字一句的郑重道。
一旁的陈辉红侧目看向张友德,心里嘀咕,兄弟,你太豪横了,帮政府放贷放的如此肆无忌惮,无法无天了吗?
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sad4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sad4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