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打到北极圈了,你让我继承皇位?

第493章 天策上将!

  当庆帝快步走入殿中时,杜辅臣、霍韬等一众重臣已经到齐了。

   杜辅臣向前一步,递出手中书信:“陛下,军报在此。”

   庆帝摆了摆手没有接,而是大步流星走到龙椅上坐下:

   “莫要浪费时间,信的内容你可看过了?”

   “看过了。”

   “我问你说,东平郡王、奉王和耶律大贺决战,赢了输了?”

   杜辅臣连忙道:“回禀陛下,我军大胜!”

   庆帝攥着椅把的手微微一松,心脏跳动加快,脸上仍淡定如常:“继续说。”

   杜辅臣打开军报,扫了一眼后,娓娓道来:

   “奉王殿下和契丹军阵前斗将,东平郡王殿下亲自出阵斩杀敌将占得头筹,又有奉将王三春骂阵激将,使得三名敌将愤而出阵,被奉将越云、吉泰罕接连斩杀。”

   庆帝皱了皱眉:“老四这逆子,又逞匹夫之勇!“

   “老六手下那么多悍勇之士,显着他了,还亲自出阵。”

   众臣闻言只是低头不语,傻子都能听出来皇帝这话看似是在埋怨,实则是炫耀自家儿子。

   杜辅臣继续说道:“耶律大贺连损四将,军心不稳,只得命令全军出击。奉王先以火器攻击,又让步兵与敌军主力周旋,待到敌军阵线动乱之际,骑兵从两侧突袭掩杀!”

   “契丹军大溃,在营地死守了几日后,又被殿下派奇兵偷袭了粮道,终于军心大乱而退。”

   庆帝轻轻敲打着扶手,并没有发表评价。

   虽然战报上说得简短,似乎胜利来得轻而易举。

   但庆帝身经百战,却是知道这战报看似轻描淡写,实际上能做到这种程度何其困难?

   第一次指挥大兵团作战,能勉强维持阵型已属不易,更别提能完成诱敌、反击、侧袭等战术了。

   我家老六果然天纵奇才,有名将之风!

   “契丹军败退的途中发生了内讧,一路向西撤回上京,另一路向北意图与室韦援军汇合。东平郡王和奉王商议过后,也分为两路,东平郡王率军攻上京,奉王则向北紧追耶律大贺。”

   庆帝开口道:“先说奉王那一路。”

   “是。”杜辅臣翻了翻战报,“奉王一路向北追杀耶律大贺,直至耶律大贺与室韦军汇合,身边只剩万余人。”

   “奉王殿下在一处峡谷遇见了耶律大贺与室韦军,以数万精兵击败了对方十万大军,斩杀室韦首领,亲自阵斩耶律大贺,并收降十万室韦降兵。”

   庆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惊讶之色:“耶律大贺死了?”

   杜辅臣回道:“能在写在战报上,肯定正式过了,必然是死了。”

   听到耶律大贺的死讯,庆帝一时间还有些唏嘘。

   耶律大贺在关外也算是雄主,实力肯定是有的,建国那会儿自己出关平定蛮族暴动时,都没敢去动耶律大贺。

   没想到,这么草率地死在了老六手中。

   片刻后,庆帝又问道:“老四那边呢?”

   “东平郡王殿下一路攻城拔寨,杀到上京城后,只用半日便攻破了城门。只有几万契丹残兵逃入草原,关外再无契丹的军队。”

   杜辅臣放下战报,再次向庆帝长揖行礼:“恭贺陛下,平定契丹,再创开疆扩土之功德!”

   众臣齐声道:“恭贺陛下,开疆扩土!”

   庆帝微微一笑,很是受用。

   虽是李彻和李霖的功劳,但此次平定契丹朝廷也出了力,总算是有些参与感,届时史官也会在史书上记下自己的一笔功劳。

   开疆拓土向来都是帝王武功之极,仅次于平定乱世。

   “把战报拿给朕看看。”

   黄瑾立刻上前从杜辅臣手中接过战报,恭敬呈上。

   庆帝接过战报,双手微微颤抖。

   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展开,一行行文字映入眼帘,他的目光也越来越明亮。

   捷报上寥寥数语,却字字千钧。

   契丹,这个曾经屡屡犯边、烧杀抢掠,让边境百姓苦不堪言的蛮族,如今湮灭在大庆军锋之下。

   看完战报,庆帝龙颜大悦。

   他仰天大笑,笑声响彻整个大殿。

   “好!好!好!”

   连说了三个好字,庆帝仿佛看到了大庆的疆域再次拓展,国力更加强盛,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。

   “传朕旨意,昭告天下,奉王李彻,忠勇无双,平定契丹,功在社稷,朕心甚慰!”

   庆帝顿了顿,又说道:

   “着即刻加封奉王为天策上将军,位在三公、诸王之上,许自置三品以下官属,以封赏有功之臣!”

   “东平郡王李霖攻陷上京,有辅佐之功,恢复其燕王爵位。”

   众臣连忙躬身应命,心中却是震惊不已。

   天策上将军?

  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职位,位在三公诸王之上,还能自行封赏属官。

   也就是说奉王如今的地位,已经仅次于陛下、太子还有名义上的文官之首——三师了。

   由此也可见陛下的无奈。

   奉王之功,已经到了封无可封,赏无可赏的地步。

   就在这时,杜辅臣手捧信件向前:“陛下,战报中还附带着书信一封,请陛下亲自过目。”

   藩王送给皇帝的私密书信,杜辅臣也不敢擅自阅览。

   “哦?”庆帝好奇地看了一眼,挥了挥手示意黄瑾取来。

   拆开书信,只看了几段字,庆帝就感觉到一股子熟悉的味道。

   这逆子,刚立下大功,又开始跟朕撒泼卖乖了。

   一目十行看完李彻哭穷和自夸的话,庆帝看到书信最后几行字,目光顿时变了。

   放下书信,庆帝嘴角噙笑,看向众臣:“耶律大贺之子耶律原,愿意带契丹归顺朝廷,献上契丹之土地和百姓。”

   杜辅臣眼睛一亮:“这是好事啊,陛下。”

   “关外蛮族不能根除,虽然我中原王朝一次又一次打败他们,却总是不能实控。实际上就是少了这份名义,使得关外之民对国朝没有归属感。”

   “借此机会,可让关外蛮族彻底融入我朝,以庆人自居,则北方之危机再不复存在矣。”

   “不错。”庆帝微微颔首,“但耶律原还有个条件。”

   “是何条件?若是不太过分,陛下尽可答应他。”

   “他要让朕亲自去上京,接受契丹的投效!”

目录
设置
书架
书页